
南工土建字[2018]10 号

土木与建筑工程学院毕业要求达成度评价机制
1、评价机构及职责
评价机构:专业毕业要求达成评价工作组,由学院院长担任组长,成员包括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成员、相关辅导员、行业企业专家。
主要职责:依据毕业要求达成度评价工作办法,对专业毕业要求达成度进行评价。
2、评价依据
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3 、评价对象和评价周期
评价对象:毕业生。
评价周期:1年。
4、评价方法
直接评价方法和间接评价方法,具体内容见评价过程。
5、评价过程
专业毕业要求达成度评价包括直接评价和间接评价。直接评价根据课程体系对毕 业要求的支撑,利用课程目标达成度计算结果,进行毕业要求达成度计算 (如表 1 所示);间接评价主要收集毕业生评价表(如表 2 所示) 等评价材料,按照各项毕业 要求达成度观测点分 5 档进行评分。
毕业要求达成评价工作组综合上述两份评价材料,分析讨论毕业要求达成度,提出持续改进措施,给出评价意见和审核结果,并在学院教务部门存档。
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对培养方案和教学大纲等进行修订完善,根据评价意见开展各项持续改进工作,主要评价流程如下图 1 所示。

图 1 毕业要求达成度评价流程图
毕业要求达成度计算方法如下:
(1)直接评价计算方法
根据每个毕业要求二级指标点的支撑教学环节(理论或实践环节) 及其权重开展毕业要求达成度计算,即将某二级指标点对应的各课程目标达成度分别乘以其权重后 得到该课程对二级指标点的支撑达成度,将该指标点所有支撑课程的支撑达成度相加即为毕业要求指标点的达成度。
如:某个毕业要求二级指标点关联 A、B、C等3门课程,其中课程 A 的支撑课程目标 Ai的达成度为Dai,课程 B 的支撑课程目标 Bj 的达成度为 DBj,课程C的支撑课程目标 Ck 的达成度为 DCk,且其对应的权重分别为 KA、KB、KC,同时KA+KB+KC=1;则该毕业要求二级指标点的达成度 P的计算公式为:

(2)间接评价计算方法
针对毕业生等座谈与问卷调查意见,设计相应的问卷调查表,评价等级为:5- 完全达成;4-达成;3-基本达成;2-基本不达成;1-完全不达成。若各项评价指标均大于3,判定12 条毕业要求及其 30 条二级指标点为“达成”,其它情况判定为“不达成”。
其中各指标点的达成度值按下式计算:

最后,根据指标点达成度直接评价结果和间接评价结果(含第三方评价) 进行综合评价,由毕业要求达成评价工作组对毕业要求达成度进行打分,给出最终审核意见,如表 4 所示。
6、评价结果的反馈与持续改进
评价结果的反馈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必要环节。通过定期开展毕业要求达成度评价,发现课程体系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时反馈给相关责任人,以此对教学以及评估方法进行针对性的持续改进。
7、评价相关表格
表 1 毕业要求指标点达成度计算表
专业名称: … |
毕业班级: |
日期: |
毕业要求 |
二级指标点 |
支撑课程 |
课程目标达成 度 |
课程目标权 重 |
课程支撑达成度 |
指标点达成 度 |
1.工程知识 |
指标点1 |
支撑课程1 |
DAi |
KA |
DAi
KA |
P=DAi
KA +DBj
KB + … |
支撑课程2 |
DBj |
KB |
DBj
KB |
… |
|
|
|
… |
|
|
|
指标点2 |
|
|
… |
|
|
|
毕业要求1达成度(取各指标点最 小值) |
|
|
|
|
|
|
|
|
|
毕业要求总达成度 |
|
填表人 |
|
表 2 毕业生评价表
姓名: |
毕业班级: |
填表日期: |
工作单位: |
单位性质: |
所属行业: |
二级指标点 |
达成度评价 |
改进意见 (增加或删除的知识) |
5 |
4 |
3 |
2 |
1 |
指标点 1 |
|
|
|
|
|
|
指标点 2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毕业生建议: |
注: 5 分为完全达成, 4 分为达成, 3 分为基本达成, 2 分为不达成, 1 分为完全不达成。
表 3 毕业要求达成评价表
专业名称: |
毕业班级: |
培养方案版本: |
毕业要求达成度评价 |
评 价 观 测 点 |
课程支撑二级指标点的达成度 |
二级指标点达成度 |
毕业生问卷调查达成度评价 |
用人单位问卷调查达成度评价 |
持续改进措施及效果 |
专家意见 |
|
评价结论 |
本次毕业要求达成度 达成( ) 不达成( )。 |
专家签字 |
年 月 日 |

澳门新葡萄新京a∨网站
2018年5月